什么都没有发生-清源
源地址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722413/
当你离开陌生的巢穴
幼鸟并非因你而死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贫苦的人长大成人
施恩者先你而死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富贵的人离开他的床榻
卖笑的人离开她的笑场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饥渴的人从舞女的下体抽身而出
当妓女衰老 沦为妓女的仆人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母亲意外死去
父亲在中途奔波 儿女生下了儿女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钻石镶于黄金之上 红酒在管家的仓库中腐败
两颗子弹结束一个浪荡子毫无计划的一生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夜晚每天被黑暗涂抹
欲望毫无节制自由分配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今天你做饭
明天你哀愁
你从未记恨的人因你而死
你溺亡于黑暗的湖泊
一场大雨过后
但愿什么都没有发生
浮世畸零人-lee
源地址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877705/
2010.10.9 星期六 陰陽臉
在《什麽都沒有發生》一書最後節選了《我這一代香港人》的片斷,很有意思,道出了这部小说厚實的歷史背景,亦道出香港的‘前世今生’。
陳先生五十年代出生在上海,四歲到香港,屬於香港的“嬰兒潮”。這代人對於童年的貧窮還有些記憶,家長和家庭的目標,印在腦子里的似乎就是勤儉、安定下來,改善生活,賺錢,賺錢,賺錢,賺錢。他們這一代看大陸,覺得大陸就是一個帶點神秘、大致上受隔離的陌生鄰區,他們也沒有每天想著香港是個殖民地。只是平凡的長大著,把香港看做一個城市,他們成長的城市。
中小學時代是一條以考試為目標的生產線,這條生產線產出的這代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他們可以很快很聰明地學很多東西,但轉變也很快,過後即丟,而且學什麽、做什麽是無所謂的,只要按遊戲規則,把分數拿到,把錢賺到就好。整個成長期教育讓他們記住的就是:沒有什麽原則性考慮、理想的包袱、历史的压力,不追求完美或眼界很大很宏伟很长远的东西。从小就知道如何用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优化的回报,而回报的量化,在学校是分数,在社会是钱,这成了他们的习性。整个香港社会的一种普遍思想心态就是:随机应变,什么都能学都能做,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时间内过关交货,以求哪怕不是最大也是最快的回报。
这种教育和价值观,为香港制造出典型的‘新’人,而这类人就是本书的男主角。他们寄生在资本里,本身不是商人,是帮商人忙的人。他们都是第二把手。他们自以为有专业精神懂得依游戏规则办事,但如果能过关也随时可以不守规矩。他们用理性去帮公司达成目标:赚钱、占有市场、建立品牌、合并收购、上市,不管是用什么手段。不会被一些非理性的感情、喜恶、价值、对错好坏牵制。他们不算很坏,有时还会慈悲(当然是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花点余钱),表现出大致上守信,也会照顾家人亲友。不过,底子里是比较自利和计算的,最终还是自己要得分过关。是的,他们爱钱,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只爱自己。
小說就是為你描繪這類國際資本的港籍雇傭兵,讓你看看他們的滾石人生觀,他們的人生起伏跌宕,或許你不喜歡,但這類人存在。大抵上小說很輕,如電影場景交換一般快速演進。好奇書名嗎?‘什麽都沒有發生’,多么美麗頹廢,人生如夢?人總在懼怕、惶恐、貪心、疑惑...因為什麽都沒有發生而快樂,又因為什麽都沒有發生而不快樂。心活在兩難中,既想及時行樂、嬉戲度日又怕浪費時間、蹉跎歲月。
峰迴路轉,陳先生到最後還是輕歎一聲,道了句:如果要說香港將來的出路,最終還得回到香港人的教育,建構較豐滿的文化價值——但不要以我這代的主流為榜樣。我們昔日的想法也是我們現在的問題所在,香港的好與壞我們都要負上絕大的責任。你听到了忏悔声吗?
源地址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722413/
当你离开陌生的巢穴
幼鸟并非因你而死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贫苦的人长大成人
施恩者先你而死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富贵的人离开他的床榻
卖笑的人离开她的笑场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饥渴的人从舞女的下体抽身而出
当妓女衰老 沦为妓女的仆人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母亲意外死去
父亲在中途奔波 儿女生下了儿女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钻石镶于黄金之上 红酒在管家的仓库中腐败
两颗子弹结束一个浪荡子毫无计划的一生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夜晚每天被黑暗涂抹
欲望毫无节制自由分配
一场大雨过后
什么都没有发生
今天你做饭
明天你哀愁
你从未记恨的人因你而死
你溺亡于黑暗的湖泊
一场大雨过后
但愿什么都没有发生
浮世畸零人-lee
源地址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877705/
2010.10.9 星期六 陰陽臉
在《什麽都沒有發生》一書最後節選了《我這一代香港人》的片斷,很有意思,道出了这部小说厚實的歷史背景,亦道出香港的‘前世今生’。
陳先生五十年代出生在上海,四歲到香港,屬於香港的“嬰兒潮”。這代人對於童年的貧窮還有些記憶,家長和家庭的目標,印在腦子里的似乎就是勤儉、安定下來,改善生活,賺錢,賺錢,賺錢,賺錢。他們這一代看大陸,覺得大陸就是一個帶點神秘、大致上受隔離的陌生鄰區,他們也沒有每天想著香港是個殖民地。只是平凡的長大著,把香港看做一個城市,他們成長的城市。
中小學時代是一條以考試為目標的生產線,這條生產線產出的這代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他們可以很快很聰明地學很多東西,但轉變也很快,過後即丟,而且學什麽、做什麽是無所謂的,只要按遊戲規則,把分數拿到,把錢賺到就好。整個成長期教育讓他們記住的就是:沒有什麽原則性考慮、理想的包袱、历史的压力,不追求完美或眼界很大很宏伟很长远的东西。从小就知道如何用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优化的回报,而回报的量化,在学校是分数,在社会是钱,这成了他们的习性。整个香港社会的一种普遍思想心态就是:随机应变,什么都能学都能做,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时间内过关交货,以求哪怕不是最大也是最快的回报。
这种教育和价值观,为香港制造出典型的‘新’人,而这类人就是本书的男主角。他们寄生在资本里,本身不是商人,是帮商人忙的人。他们都是第二把手。他们自以为有专业精神懂得依游戏规则办事,但如果能过关也随时可以不守规矩。他们用理性去帮公司达成目标:赚钱、占有市场、建立品牌、合并收购、上市,不管是用什么手段。不会被一些非理性的感情、喜恶、价值、对错好坏牵制。他们不算很坏,有时还会慈悲(当然是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花点余钱),表现出大致上守信,也会照顾家人亲友。不过,底子里是比较自利和计算的,最终还是自己要得分过关。是的,他们爱钱,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只爱自己。
小說就是為你描繪這類國際資本的港籍雇傭兵,讓你看看他們的滾石人生觀,他們的人生起伏跌宕,或許你不喜歡,但這類人存在。大抵上小說很輕,如電影場景交換一般快速演進。好奇書名嗎?‘什麽都沒有發生’,多么美麗頹廢,人生如夢?人總在懼怕、惶恐、貪心、疑惑...因為什麽都沒有發生而快樂,又因為什麽都沒有發生而不快樂。心活在兩難中,既想及時行樂、嬉戲度日又怕浪費時間、蹉跎歲月。
峰迴路轉,陳先生到最後還是輕歎一聲,道了句:如果要說香港將來的出路,最終還得回到香港人的教育,建構較豐滿的文化價值——但不要以我這代的主流為榜樣。我們昔日的想法也是我們現在的問題所在,香港的好與壞我們都要負上絕大的責任。你听到了忏悔声吗?
PR
COMMENT